欧美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美女被草精品亚洲自拍网站,国产女人精品在线观看,亚洲www一区二区

代表委員熱議農民工問題,農民工納入產業工人隊伍迫在眉睫

  • 來源:中國建設報產經報道
  • 點擊量:40,303
  • 發布時間:2020-05-25
  • 分享到: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農民工規模繼續擴大,總量約2.91億人;農民工平均年齡為40.8歲,比上年提高0.6歲。從年齡結構看,40歲及以下農民工占比為50.6%,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50歲以上農民工占比為24.6%,同比提高2.2個百分點。

今年全國兩會上,農民工話題再度成為不少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

全國人大代表鄒彬:推動“農民工”向“新型產業工人”轉型

鄒彬認為,隨著時代發展,建筑業的規范程度、管理體系、施工工藝都在不斷更新和進步,但企業賴以支撐的“農民工”群體卻面臨“青黃不接”和“代際斷層”等困境,他們在技能素質、組織形式、生活方式、社會認可度以及自我認知等方面,依然與產業工人存在較大差距 。因此,將“農民工”培育成“新型產業工人”迫在眉睫。

“推動‘農民工’向‘新型產業工人’轉型,需要城鄉兩個方面、政企兩個主體共同努力,社會各方面積極參與。”鄒彬建議,加強建筑產業工人培育,細分建筑行業職業教育專業,讓產業工人進行‘再教育’,提升他們的素質能力。同時,加強對農民工地域流動、薪酬支付等方面的管理,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實名制一卡通,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提高建筑產業工人的保障水平和社會地位,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建筑行業轉型升級的過程,逐步實現從“產業工人”成長為“大國工匠”的跨越。

全國人大代表、天龍集團董事長馮毅:統籌設立返鄉農民工養老機制

今年兩會,馮毅提出《關于統籌設立退保返鄉農民工專項養老保險的建議》。馮毅認為,老一代進城務工者是發達省份滾存養老保險基金的重要貢獻者,他們的養老權益最需要照顧和扶持。因此,應從國家層面統籌設立退保返鄉農民工專項養老保險機制,從根本上幫助這部分農民工,使他們享受到與其作出貢獻相適應的社會保障。

馮毅建議,有關部門應將“退保返鄉農民工專項養老保險”作為完善養老保險制度和養老保險實現全國統籌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同時,要把設立退保返鄉農民工專項養老保險作為“不斷加大調劑力度,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一項試點工作來抓,通過中央調劑基金制度,將農民工退保比較多的省份滾存的統籌金,向返鄉退保農民工人數多、專項養老保險資金需求量大的省份調劑。“退保返鄉農民工專項養老保險可參考部分省市的農民養老保險運行辦法設計。保費由政府和個人共同承擔,達到退休年齡的,不再繳納保費,由政府撥款發放養老金。”

全國政協委員許啟金:建議農民工納入產業工人隊伍

許啟金堅守生產一線38年,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全國技術能手。今年,他帶來了一系列調研成果,建議高度重視存量產業工人素質和技能的“轉型升級”。

“我國農民工總量將近3億,其中外出工作1.7億,7500萬人跨省務工。從數量上看,農民工更是當代產業工人的主體。”許啟金強調,政府部門、司法機關、工會群團組織更要有所傾斜和側重,要在就業幫扶、技能提升、職業發展、職稱榮譽、權益保護、參政議政等方面與傳統產業工人一視同仁,無差別管理、“一攬子”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金:建立全國性農民工信息大數據平臺

在提案中,王均金認為,頻頻出現“用工荒”“招工難”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工廠和農民工之間用工信息不匹配:有些農民工找工作的渠道存在局限,往往只能通過線下人才市場、掌握崗位資源的包工頭,或是熟人介紹獲取用工信息;而同樣受限于招聘渠道,工廠也往往難以及時找到符合用工要求、掌握對應技能的候選工人。

對此,他建議建立全國性的農民工信息大數據平臺。利用大數據技術,構建信息實名、數據完備的全國性農民工信息大數據平臺。建立農民工真實信息檔案,記錄個人的家庭情況,就業經歷、培訓歷史、社保、健康狀況、目前就業情況等信息,實現農民工、企業、技能培訓機構之間的“三重對接”。

×
關注中國建筑業協會